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20:30:49  浏览:984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管理条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管理条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83年2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章 工程管理
第四章 用水管理
第五章 经营管理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水利工程是保障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设施,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为了充分发挥水利效益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各级国家机关、部队、人民团体以及学校、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社、队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国家投资修建的水利工程,属国家所有,由国家管理;民办公助或社、队自筹资金修建的水利工程,属集体所有,由集体管理。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管理水利工程的职能机构,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主管机关。
国家管理的水利工程属那一级行政单位领导,即由那一级人民政府建立管理机构。集体管理的由社、队设管理机构或专管人员。
第五条 水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凡在市、县、乡受益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由所在市、县、乡管理;跨市、县、乡的水利工程,由上一级或由上级委托一个主要受益单位管理。
第六条 水利管理单位的基本任务是: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水利效益,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培训水利管理人员,为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
水利管理人员的职责是: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水利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保护、维修养护、运用水利工程设施,及时、合理地调配水资源,组织灌溉,征收水费等。
第七条 水利管理单位根据需要,建立有受益地区和受益单位代表参加的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管理委员会的决定,报上一级水利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三章 工程管理
第八条 保护和管理好水利工程设施,人人有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如需要改建、报废,必须经有关技术部门鉴定,报县以上水利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各类水利工程的保护范围:
一、水库主坝背坡脚以外的土地,大型的不得少于二百米,中小型的不得少于一百米,副坝不得少于五十米;
二、大、中型灌区的干渠、支干渠、干沟、支干沟的外坡脚以外三十米,小型灌区的干渠五米,支斗渠三米,黄河堤防内外坡脚各三十米;
三、扬水灌溉干渠及旁山渠道外坡脚以外五十米;
四、闸坝、扬水站、水利枢纽及重要涵洞侧墙外二百米。
保护范围内的土地,由水利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已征用的,由水利管理单位使用。新建水利工程保护范围需要征用的土地,按自治区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审批权限的规定,经批准后,划拨给水利管理单位使用。
第十条 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发挥,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毁坏堤坝、渠道、沟道、河道护岸码头、机井、排灌站和各类水利工程,以及观测、水文标志、通讯、电力交通等附属设施;
二、禁止在水利工程水域内炸鱼、毒鱼或电力捕鱼;
三、禁止在无路面的坝顶、堤顶、水闸交通桥行驶履带拖拉机、硬轮车和超重车辆;
四、禁止在水利专用的通讯线路上挂广播线;
五、禁止在工程保护范围内打井、埋葬、取土、建窑、挖沙、建筑、放牧、铲草、挖池养鱼、种植芦苇和水稻以及进行其它危及工程安全的活动;
六、禁止在排水沟道内打坝、拦网捕鱼、修建影响排水的建筑物;
七、禁止向水库、河道、渠道、沟道等水域倾倒垃圾、废渣、尾矿矿渣,堆置杂物和排泄未经净化的废水、污水;
八、禁止在防洪堤内的河滩、蓄洪区、水库库区内进行建筑、围垦;
九、禁止任意砍伐堤、坝、渠、沟上的树木;
十、禁止在河道中修建阻水及危害彼岸和相邻的导流码头、挑流坝等工程;
十一、在发生暴雨、山洪、险情时,不得阻碍和干扰退水、泄洪。
第十一条 各级水利管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检查、观测、巡护、维修制度,保护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完好和正常运用。各受益单位有保护和维修水利工程的义务。出现险情,邻近的社、队、农场、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学校等都必须立即行动,积极完成抢险任务。
第十二条 河道、渠道、沟道、水库上已修建的公路、铁路、桥涵、电站、渡槽等,由使用和管理单位养护,不得影响输水。在河道、渠道、沟道、水库上新建其它工程,必须做出规划设计,报上一级水利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得施工。

第四章 用水管理
第十三条 水是国家的资源,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按计划分配水量。
第十四条 用水单位要向水利管理单位编报用水计划。水利管理单位根据工程设计、水源情况,参照气象、水文预报,对用水计划进行综合平衡,报上一级水利主管单位批准后执行。水源不足时,由水利管理单位根据水源情况,采取集中水量,按比例分配,轮流供水。
第十五条 加强统一管理,实行计划用水。根据农作物用水缓急,坚持先下游后上游、先高地后低地、昼夜轮灌的制度。灌溉次序由水利管理人员安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许私自扒口放水、打坝截水、抢水;不许大水漫灌、串灌、纵水入湖入沟、淹滩漫路。
第十六条 各受益单位根据水源情况,在水利管理单位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水旱、夏秋作物的布局。禁止插花种稻和在高斗、高地上种稻、养鱼,县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禁稻地区不许种稻,违者,水利管理单位有权停止供水。

第五章 经营管理
第十七条 水利管理单位,要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扩大和提高经济收益,实现自给有余。
第十八条 水利管理单位负责向用水户征收水费和征用水利工。
一、凡由水利管理单位供水进行农田灌溉、植树、种草、发电、养鱼和从事各种工、副业生产及生活用水的,均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计价收费;
二、各类水利工程,实行计划用水,计量收费,超量用水要加价收费;
三、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养护用工,由受益单位担负;
四、用水户必须按时按规定交纳水费和征工款,逾期不交者由水利管理单位收取滞纳金,经多次催缴无效的,水利管理单位有权停止供水;
五、集体管理的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养护收费标准,由集体单位民主讨论决定。
第十九条 水费和水利征工款等收入,是水利管理单位的自收自支资金,可以连年结转,主要用于管理经费、工程维修、设备更新、扩大效益、发展多种经营、职工工资、福利和奖励,不得用于其他开支。
第二十条 水利管理单位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开展作物灌溉制度、地下水动态观测、盐碱地改良等科研试验工作,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一条 凡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水利主管机关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一、模范地执行有关水利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同危害水利建设事业的违法行为作坚决斗争的;
二、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效益,执行计划用水,科学灌溉,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成绩显著的;
三、及时报告险情,积极抢险,防止严重事故的;
四、进行技术改革、试验、科研,为改进水利管理取得显著成绩的。
第二十二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分别情况,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水利管理单位有权批评制止、责令清除、赔偿损失或限期恢复。经批评教育不改的,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令,分别情节轻重,报请公安机关给予警告、罚款和拘留;
二、对于故意破坏水利工程,扒口决堤,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造成人、畜死亡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于干扰水利管理人员执行任务和围攻、打骂水利管理人员的,视其情节轻重、危害程度和认错态度,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水利管理人员利用职权之便,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敲诈勒索、徇私舞弊、打击报复的,或玩忽职守、虚报情况,伪造资料,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的,根据问题性质,情节轻重,损失大小和认错态度,分别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水利主管部门和各市、县可根据本条例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或细则。

灌区管理办法和征收水费、水利征工办法,由自治区水利主管部门拟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过去自治区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条例相抵触的,按本条例执行。



1983年2月2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业仓库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商业部


商业仓库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1992年11月13日,商业部

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商业(含粮食、供销社,下同)仓库消防安全管理,避免仓库及人身受火灾危害,保护仓库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公安部发布施行的《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及有关规定,结合商业仓库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商业仓库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仓库消防安全工作由本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同时,接受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指导、监督。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商业部门管理的储存各类商品物资的仓库、货场。
实行承包、租赁的仓库一定要在协议(合同)中明确安全责任,并保证安全。商业部门租赁的社会仓库、货场,凡租赁者管理的,也要执行本办法。
储存化学危险品、爆炸物品的仓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也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组 织 管 理
第四条 商业部门的专业批发公司、企业集团等的法人代表,对所属仓库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为便于工作,应由一名副职分管仓库消防安全工作。仓库解决不了的重大隐患,应及时向上级反映,同时要加强防范。公司、企业集团等对反映的问题,应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仓库本身能解决的重大隐患而不解决导致火灾事故发生造成严重损失的,要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第五条 大中型商业仓库都要建立安全领导小组,仓库法人代表(经理、主任)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人,对仓库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确定一名副职负责日常防火工作。仓库按照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办事机构或配备专、兼职消防人员。防火负责人的变动应报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备案。
第六条 各级商业仓库都要组建义务消防组织,定期开展训练,开展自防自救工作。国家储备库、专业仓库和火灾危险性大、距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大型仓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专职消防队长的变动应征求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意见。
第七条 仓库警卫、消防及保管人员,要按照先审后用的原则,选拔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的同志担任。要严格执行夜间值班、巡逻制度。禁止聘用年老体弱人员值班、值宿。外来临时人员在库区工作,必须经保卫部门审查同意。
第八条 仓库防火安全工作实行仓库、科室(班组)以及岗位责任人逐级负责制。
(一)仓库防火负责人职责:
1.组织学习贯彻消防法规,完成上级部署的消防工作;
2.组织制定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和值班巡逻制度,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4.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险隐患;
5.领导专职、义务消防队组织和专职、兼职消防人员,制定灭火应急方案,组织扑救火灾;
6.定期总结消防安全工作,实施奖惩。
(二)班组防火负责人职责:
1.负责本班组防火安全工作,认真执行有关消防安全制度、规定;
2.组织学习防火知识、文件,检查岗位消防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并经常检查消防设备、器材的养护情况;
3.发现违章行为应及时制止,发现火险隐患,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同时向单位领导汇报;
4.安排好值班、值宿。
(三)岗位防火责任人职责:
1.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排除,解决有困难的,应向领导汇报,提出改进意见;
2.负责本责任区内的安全,下班时做到关闭门窗、拉闸断电、消除火种、废纸、包装等易燃物,做好交接班;
3.认真学习防火、灭火知识,积极参加消防训练和各项安全活动;
4.发现着火时,要及时扑救,并立即报警;
5.值班门卫人员做好进出库区人员、车辆登记和对外来人员的防火宣传工作。

第三章 火 源 管 理
第九条 商业仓库应当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对火源要严加管理。仓库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职工、外来人员和机动车辆入库,必须收留火种,禁止带入库区。进入棉麻、鞭炮、化工危险品等库区及其他火险危险性大的库区、货场的车辆必须戴防火罩。仓库区周围50米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第十条 库区如确需临时动用明火作业,必须经防火负责人或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指定专人监护现场,作业结束要认真检查,不得留有火种。
第十一条 仓库生活区安装、使用固定火源,必须符合安全规定,经防火负责人批准,指定专人管理、备有消防器材,做到人离火灭,对各种用火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
第十二条 经批准设置的火源不准用易燃液体引火,不准在火源附近堆放易燃物,不准靠近火源烘烤衣物。从炉内取出炽热灰烬,必须用水浇灭后,倒在指定的安全地点。
第十三条 商品入库应认真检查是否带有火种,特别对草包、纸包、棉包、布包类商品更要严格检查或隔离观察,如发现可疑应在安全地点开包检验。

第四章 电 源 管 理
第十四条 仓库生产、生活、库区照明用电线路必须分开,电线和电器设备必须由持有合格证的电工安装、检查、保养维修。不准乱拉临时电线,不准超负荷作业,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
第十五条 库房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照明灯头应装在通道上方,堆码商品必须与灯头保持50厘米以上水平距离,工作完毕切断电源。
第十六条 每年定期对电线进行绝缘测试,发现电线老化、破损、绝缘不良,可能引起打火、短路等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更新、维修。架空电线线路的下方严禁堆放物品。对各种电器设备、避雷装置要按时检测维修。对各种机械、机具易产生火花的部位要设防火装置。
第十七条 库房内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及各种电器设备。储存粮食、食糖、烟草、中药材等商品的库房,因工作、生产确需使用去湿机、干燥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器设备时,必须经单位防火负责人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当使用日光灯低温照明灯具和其他防燃型照明灯具时,应当对镇流器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确保安全。
第十八条 库内铺设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每个库房应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并做到防雨防潮。对灰尘较多的部位必须使用防尘、防爆灯泡和保险开关,要做到人离电断。

第五章 仓库和库存物资管理
第十九条 仓库生产区必须和生活区分开,对“大杂院”仓库和未能分开的老式仓库,要采取安全措施,并制定计划,逐步调整改造。未改造前,要建立统一安全组织,统一安排消防设施,划分安全责任区,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第二十条 商品、物资应根据不同性质按库、区、类分别存放。库存商品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100平方米,垛与垛间距不少于1米,垛与墙间距不少于0.5米,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少于0.3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少于2米。每栋建筑面积不足500平方米的库房其储存商品的垛距、墙距、梁距和主要通道的宽度可以适当降低,但要保持畅通。露天存放商品的防火间距,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 易自燃商品应存放在温度较低,通风良好的库房。不准将性质相互抵触、串味和灭火方法不同的商品混存,要在醒目处标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仓库内不准存放私人物品,保管员不准私自收存商品、物资。
第二十二条 库区和库房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对散落的包装物、库区落叶、杂草等应及时清除,妥善处理。
禁止在库区内停放、修理机动车辆。电瓶车、铲车进入库房,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装有防止火花溅出的安全装置。装卸机具、消防车(泵)必备用油,应放在确保安全的地点。
第二十三条 库内不准设办公室、休息室,不准闲人进入库房。库内不准违章搭建货棚,若必须设办公室时,可以贴临库房一角设置无孔洞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其门窗通库外,具体实施应当征得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同意。

第六章 设 施 管 理
第二十四条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仓库建筑设计要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并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竣工时,其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五条 各级商业仓库应根据规模大小、建筑结构、商品特点等不同情况,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和《商业部消防设备、器材配备标准暂行规定》要求,安装消防报警、灭火、监控、通讯、避雷等设备,配备相应种类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做到布局合理,便于取用。
第二十六条 仓库要建立各种消防器材的管理制度,做到定点、定人、定期检查、维修、换药,严禁挪用。对怕冻设备,在寒冬季节应采取防冻措施,保证消防设备、器材完好有效。

第七章 安 全 检 查
第二十七条 仓库必须实行分级负责的安全检查制度,仓库每月、班组每周、岗位每日检查一次并建立档案。检查重点是电源、火源、消防设施、生产设备等要害部位的防火措施,消防安全制度执行情况。
第二十八条 仓库检查出来的火险隐患,逐条研究,限期整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同时采取防范措施,保证安全。
第二十九条 仓库必须坚持值班制度和昼夜防火安全巡逻检查制度。班(组)长、保管、警卫、值班人员要按照职责,严格做好班前班后的安全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

第八章 事故处理及奖惩
第三十条 仓库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组织职工奋力扑救,同时迅速报警,指定专人保护现场。
第三十一条 发生火灾事故应立即用电话、电报报告上级部门,同时主动配合公安消防部门查清原因,查清肇事人和责任人,写出书面报告。对有意隐瞒火灾事故不报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三十二条 发生火灾事故,必须按照“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即“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十三条 各级商业仓库,要把消防安全工作列为企业经营管理、劳动竞赛和评奖的重要内容。对仓库消防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在扑救火灾中奋勇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四条 对重大隐患不及时整改或违反有关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办法等有关规定的责任人,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各地商业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对所属仓库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商业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日发布的《商业仓库消防安全管理试行条例》同时废止。


葫芦岛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民政府


葫芦岛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令

               第34号

    现发布《葫芦岛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葫芦岛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坚持依法勘查、开采和保护,促进矿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辽宁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保护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市、县级(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
市、县级矿产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负有监督和
管理职责。
  各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协助地矿主管部门做好矿产资源的管护工作。

  第四条 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和开办选(洗)矿实行许可证制度。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依法申请登记并取得许可证,不得从事上述活动。

  第五条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矿产资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有依法保护矿产资源的义务,对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有检举和控告的权力。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从事矿业的勘查与开发,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矿业管理的正常秩序。

  第七条 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开办选(洗)矿,应当加强地质和矿山环境保护,防止和杜绝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生态,有效保护环境和防治矿山地质灾害。

  第八条 开采矿产资源,须依法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

  第二章 矿产资源勘查管理

  第九条 从事矿产资源勘查的单位,必须取得经当地县、市级地矿主管部门办理并由省地矿主管部门核发的勘查资格证书。
未取得勘查资格证书或证书未年检的,均不得从事勘查活动。

  第十条 勘查项目出资人为探矿权申请人。申请人申请勘查登记需要向县级以上地矿主管部门报送下列材料:
  (一)探矿权申请登记书一式四份;
  (二)区块范围图一式二份;
  (三)申请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四)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
  (五)国家出资勘查的提交勘查工作计划;非国家出资勘查的需提交探矿权申请人和勘查单位的勘查合同;
  (六)非国家出资的勘查项目需提交资金证明;
  (七)勘查工作施工方案、工程分布图及交通位置图各一式三份;
  (八)设计审批意见或专家审批意见。
  勘查登记申请材料须经市地矿主管部门初审后方可到省地矿主管部门办理勘查登记手续。直接报省勘查登记的跨市项目应同
时报市地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第十一条 办理勘查登记的探矿权申请人必须自取得勘查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施工。施工前须到所在地县级地矿主管部门验证,报告开工准备情况。

  第十二条 在勘查期间须按设计施工,未经批准不得实施滚动开发、边探边采或试采。

  第十三条 市、县级地矿主管部门依法对勘查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探矿权人不得拒绝。检查中涉及勘查工作成果资料等探矿
权人要求保密的实施检查人员应当予以保密。

  第十四条 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满需继续勘查的,探矿权人必须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持探矿权延续登记申请书4份及办理
勘查登记的相关材料,经原审核、登记部门办理延续手续。

  第十五条 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探矿权人变更勘查作业区范围、变更勘查对象、转让探矿权、改变勘查单位、变更勘查
阶段的,应持探矿权变更申请登记书4份及相关勘查登记材料,经原审核和登记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章 矿产资源开采管理


  第十六条 开采由国家和省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以外的矿产资源,分别由市、县级地矿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
证。
  开采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和粘土等矿产资源,由县级地矿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
  开采跨县级行政区域的矿产资源,由市地矿主管部门按规定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

  第十七条 市、县级地矿主管部门审批并颁发采矿许可证的资料应建档汇总,并报上一级地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采矿权申请人在提出采矿权申请前,应依法办理采矿权出让手续,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划定矿区范围。
  矿区范围由采矿申请人按有关规定,持开采不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报告、复采区域有关资料或其它必要的地质资料,向地矿
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占有矿产储量登记并予以划定。
  大型矿山矿区范围保留期执行国家规定;中小型矿山矿区范围保留期不得超过一年。特殊原因需延长矿区范围保留期的,应
在期满前3个月内向地矿主管部门申请延长矿区范围保留期,但保留期延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九条 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申请登记书和矿区范围图;
  (二)采矿权申请人的资质条件证明;
  (三)资质单位编制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和地质报告;
  (四)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五)矿山之间毗邻关系当事人签订的矿界协议书。

  第二十条 地矿主管部门收到采矿登记申请1个月内作出审批决定,并通知采矿权申请人。
  采矿权申请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到批准登记的地矿主管部门按国家规定标准交纳当年采矿权使用费,领取采矿许
可证。

  第二十一条 采矿权人自领取采矿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建矿、采矿,逾期者由原登记部门收回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需继续采矿的,应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持延续采矿申请经原批准部门办理延 续登记手续。逾期不申请办理延续登记手续的,原采矿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二十三条 采矿权人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变更矿区范围、开采矿种和开采方式的,须到原登记部门重新办理采矿登记;变更企业名称或转让采矿权的须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四条 因矿产资源枯竭或因故关闭矿山企业的,采矿权人应向批准开办的地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注
销手续。

  第二十五条 开办独立选矿厂从事选矿活动的,须提供下列资料办理选矿登记手续:
  (一)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主管单位的审查意见书;
  (二)项目审批部门批准开办的文件;
  (三)与合法采矿的供矿单位签定的供矿协议或合同;
  (四)环保部门的环境治理、保护措施的批准文件;
  (五)选矿厂平面布置图。

  第二十六条 开办独立选矿厂须取得选矿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二十七条 实行采选联合的矿山企业,在申请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的同时,报送选矿的相关资料,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核后确
定采矿许可证的发放。

  第四章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地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九条 地质灾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谁诱发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实现有效防治。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地震、林业、水利、交通、农业、建设及煤炭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
工作。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负有保护地质环境、预防地质灾害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地质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三十二条 涉及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监督、处罚等具体事项,按《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章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缴管理

  第三十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均须按国家规定向有管辖权的地矿主管部门交纳矿产资源补
偿费。
  市地矿主管部门负责征缴跨县级行政区域采矿权人交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县级地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本辖区内采矿权人的
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三十四条 市、县级地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缴的主管部门,其所属征缴稽查机构可履行下列职权:
  (一)查阅或调阅有关单位与计征矿产资源补偿费有关的报表、帐薄、票据等资料;
  (二)向被检查单位及有关单位或知情人进行调查;
  (三)向被检查单位就矿产资源补偿费计算和缴纳情况提出建议;
  (四)查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和缴纳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五条 征缴稽查机构对下列事项实施稽查:
  (一)对征收机关稽查事项包括:补偿费的征收及上缴入库情况;征收计划执行情况;征收报表的真实情况;矿管工作经费
的支出使用情况。
  (二)对采矿权人稽查事项包括:开采矿产品的矿种、产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和实际回采率情况;矿产资源补偿费申报和缴纳情况;经审批的减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执行情况。

   第六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矿产资源的开采,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或开采方案,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工艺进行施工,开采回采率、采矿贫
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简称三率)均应达到设计要求。

  第三十七条 独立选矿厂和矿产品经销单位必须收购有采矿许可证的合法企业的矿产品,严禁收购无采矿许可证矿山的矿产
品。

  第三十八条 采矿权人在开采主要矿产品的同时,对具有经济价值的共生矿、伴生矿,应当实行统一规划和综合开采。对中
低品位矿、薄层矿、尾矿和废矿石应加强管理和综合利用。对暂时不能综合开采或已采出暂时不能综合利用的,应采取有效保护
措施,防止和杜绝损失浪费、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

   第三十九条 各级地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矿山企业进行地质测量、监测、防止超深、超界等违法行为发生和保障安全生产。
第四十条 矿产资源的勘查施工、开采和选(洗)矿活动,实行年检制度。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按规定到地矿主管部门办理年检手续,提交年度报告,缴纳下年度采矿权使用费。

  第四十一条 地矿主管部门委托有资质条件的单位每年对不具备检测能力的生产矿山进行一次储量动态监测,接受监测的矿山企业要积极配合,并承担监测费用。

  第四十二条 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应按有关规定向当地地矿主管部门报送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年度统计报表,为主
管部门实行宏观管理提供可靠数据。

  第四十三条 各级地矿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区矿山企业的“三率” 指标进行考核,按设计标准予以认定和核定。

  第四十四条 停办或关闭的矿山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做好闭坑工作。小型矿山企业闭坑实行抵押金办法,待验收合格后抵押金
及利息如数返还。

  第四十五条 构成下列行为的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和程序给予处罚:
  (一)未取得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选(洗)矿许可证 擅自进行勘查、采矿和选(洗)矿活动的。
  (二)超越批准的勘查区块范围、矿区范围实施勘查或采矿活动的。
  (三)超规定时间未进行勘查施工、建矿的。
  (四)不按期办理延续、变更或注销登记手续的。
  (五)擅自移动或破坏矿区范围界桩或地面标志的。
  (六)不按规定进行地质测量的。
  (七)连续二年不能完成地矿部门核定的“三率”指标的。
  (八)不按规定办理年检手续的。
  (九)采取破坏性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破坏、浪费的。
  (十)不按规定闭坑,对质、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造成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的。
  (十一)非法买卖、出租或以其它方式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

  第四十六条 构成其他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按相关法律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七条 地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未按规定时间办理有关勘查和采矿登记手续或在履行职责中有玩忽职守、弄虚作
假、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此前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和省法律、法
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地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1年12月1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