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东省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2 22:25:24  浏览:99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省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38号)



  《山东省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已经2002年3月18日省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张高丽

二○○二年四月六日



山东省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及时有效查处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改善环境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污染的防范、发生和治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办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办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的,依照本办法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对污染单位和有关人员的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和处理程序,对环境污染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举报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接到举报的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及时组织调查处理。

  第五条 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采取地方保护措施,不执行国家、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导致辖区或者相邻区域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

  (二)对人民政府依法作出的关于排污单位限期治理、限产、停业或者关闭的决定组织实施不力,造成严重污染的;

  (三)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而为其办理立项、用地、设计、证照等审批手续的;

  (四)新建或者未按规定取缔国家和省明令禁止的污染项目的;

  (五)对发生的污染事故未按规定报告或者未及时、妥善处理,造成污染加重的;

  (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纠纷,未及时妥善处理,致使矛盾激化的;

  (七)纵容、包庇、放任排污单位闲置、拆除或者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造成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

  (八)阻挠、限制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

  第六条 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依法委托的执法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一)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造成环境污染的;

  (二)对不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或者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项目予以验收通过,造成环境污染的;

  (三)谎报、瞒报、拒报环境监测数据或者污染事故的;

  (四)未按规定征收、上解排污费或者挪用排污费的;

  (五)未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

  (六)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条 排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使用或者转让国家、省明令淘汰的工艺或者设备,造成环境污染的;

  (二)未执行人民政府依法作出的限期治理、限产、停产停业或者关闭决定,造成环境污染的;

  (三)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规定的;

  (四)擅自闲置、拆除或者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

  (五)超标准、超总量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事故的;

  (六)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未及时治理的;

  (七)拒不执行依法作出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的;

  (八)妨碍、抗拒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

  (九)其他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八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伪造、藏匿、销毁证据或者隐瞒事实的;

  (二)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三)强迫或者唆使下属工作人员妨碍、抗拒执法的;

  (四)屡犯不改或者拒不纠正违法行为的;

  (五)造成饮用水源地或者生态环境敏感区等特殊区域严重污染的;

  (六)发生重大或者特大污染事故的;

  (七)其他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的情节。

  第九条 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一)主动检查违法行为并及时纠正,积极挽回损失和影响的;

  (二)检举、揭发他人违法行为属实的;

  (三)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分的情节。

  第十条 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查处的违法案件,认为需要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及时向有关机关提出书面建议,并移送有关证据资料。有关机关应当及时对建议事项进行调查研究,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一条 监察机关依法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环境保护管理职责实施监察,并根据环境污染情形提出监察建议和处理意见。

  第十二条 对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人员,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无正当理由不给予行政处分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对不作为的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给予记过以上的行政处分。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污染事故、重大污染事故、特大污染事故的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造成生态破坏的,可以参照本办法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工作规则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工作规则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0]20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

  《甘肃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工作规则》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甘肃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工作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甘肃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以下简称“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舟曲灾后重建任务,依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甘肃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198号)精神,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属甘肃省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派出机构,对领导小组负责并开展工作。前方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担日常工作。


第二章 职责要求


第三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及领导小组关于舟曲灾后重建的部署,监督《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方案、专项规划(以下统称“《规划》”)的实施;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单位、援建单位和州、县互相配合,搞好灾后重建工作;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及领导小组报告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反映需要协调解决的重大事项;完成省委、省政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全体会议和专题会议。全体会议由组长或组长委托常务副组长、副组长主持,全体成员及办公室人员参加,主要研究灾后重建监督工作涉及面广的综合性问题。专题会议由组长或组长委托常务副组长、副组长主持,参加人员视会议内容确定,主要研究灾后重建监督工作涉及部分单位的专门性问题。
第五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采取多种形式,向省委、省政府和领导小组报告《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以工作动态形式通报灾后重建工作进度、反映工作实绩及问题;遇到重大问题、上级指示、突发事件等情况要以呈阅件形式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中国·甘肃”门户网站的灾后恢复重建专栏发布灾后重建现场工作的日常动态信息。
第六条 甘南州、舟曲县参加前方协调指导小组的领导工作,并承担业主责任。
第七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以“甘肃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和“甘肃省舟曲灾后重建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名义行文。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小组及相关省直部门、单位、州、县制发的报告、通报、函等,以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名义行文,由组长或组长授权常务副组长、副组长签发;与相关省直部门、援建单位前方项目办公室及州、县联系工作,以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名义行文,由组长、常务副组长、副组长或办公室主任签发。
第八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要建立健全办公、会议、后勤保障、财务管理、宣传信息、党支部活动等工作制度,保证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第九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工作人员要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树立大局意识,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当地民族习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灾区社会稳定。
第十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要在相关省直部门、单位、援建单位和州、县的配合下,做好舟曲灾后重建的现场宣传工作。
第十一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要加强与相关省直部门、单位、援建单位和州、县的沟通协调,建立工作衔接、信息共享、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舟曲灾后重建工作;前方协调指导小组不直接指挥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
第十二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要与相关省直部门、单位保持密切联系,配合国家及相关省直部门、单位检查指导舟曲灾后重建工作并参加相关会议,了解情况,掌握进度。


第三章 工作保障


第十三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专职工作人员由省委组织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从相关部门的后备干部中抽调,按照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进行管理考核,工作期限与舟曲灾后重建时限同步。抽调人员的供给关系不变,原则上不再承担原单位分管的工作。原单位要关心抽调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鼓励、帮助其集中精力做好工作。
第十四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工作地点设在舟曲县,所需的办公、车辆、住宿等经费由省财政专项安排,舟曲县承担相应后勤保障工作。前方协调指导小组要厉行节约,管好、用好工作经费。
第十五条 前方协调指导小组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和学习。



第四 章附则


第十六条 本规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至舟曲灾后重建工作结束时终止。
第十七条 本规则由前方协调指导小组负责解释。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关于加强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文件

环办〔2008〕39号


关于加强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加强对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的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全国污染源条例》、《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通知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作为环境保护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真实记录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全过程以及每个普查对象的资料和原始数据,是实行环境管理和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对今后工作查考、宏观决策、经验借鉴、历史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各地应切实加强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文件材料、实物、音像、载体等整理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真实、规范和安全。

  二、按照《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结束后,各级普查机构要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污染源普查档案移交手续,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带走、留存、转移或损毁,严防档案遗失和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三、各级环保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污染源普查档案整理归档文件的监督、指导(参照《污染源普查专项档案归档整理方法》)、检查、验收、保管和利用工作。

  四、各级环保部门要在污染源普查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结束后,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情况。

  附件:污染源普查专项档案归档整理方法

  

二○○八年六月十九日

— 5 —
附件:
污染源普查专项档案归档整理方法
污染源普查专项档案归档文件的整理方法按照《归档文件整理
工作指南》进行整理归档,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参照《污染源普查
档案管理办法》。
一、污染源普查归档文件分类(共分为四大类):
(一)文件类(管理文件和污染源种类)
(二)音像资料类
(三)照片档案类
(四)会计档案类
污染源普查的文件材料归档分类按区域(机构)—文件类(包含
管理文件和污染源种类)逐级进行分类,各级分类代字和代码为:
ZWP1.X.X----XXXX
其中ZWP1 作为它的分类代字
ZWP1.X. X----XXXX
件的顺序号
文件类别号
区域(机构)代号
ZWP1 表示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专项
档案
— 6 —
文件类别号:
1.管理文件
2.工业污染源
3.农业污染源
4.生活污染源
5.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区域(机构)代号:
1.2.……(依次类推)
注:区域(机构)代号由档案室负责指定。
二、归档文件的整理
根据有关规定,属归档范围的文件材料,由承办人负责收集、
整理、归档。其中的“整理”,内容包括“分类、装订、排列、编号、
编目、装盒”等。
(一)管理文件类的整理
首先是以我为本(发文单位为主),凡是本单位所产生的发文(红
头文)必须归档,其它单位的来文,需要办理的文件(办件)必须归档,
阅知类的文件可以不归档。
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归档。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
⑴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重要文件如法律法规等须保留历次修改
稿的,其正本与历次稿包括定稿各为一件);⑵正文与附件为一件(附
件是指附属于正文之后的其他文件材料,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
考材料,如附带的图表、统计数字,正文批准或发布的法规文件等
— 7 —
等。一般来说,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如果附件数量较多或者太厚不
易装订时,也可各为一件);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对于制成材料、
字迹材料等不利于档案保管的文件(如热敏纸传真件、铅笔书写的
重要文件),以及使用中出现破损的文件,应复制后归档。复制件包
括复印机制作的复印件以及手工誊写的抄件等。这些复制件应与原
件作为一件);⑷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是一
份文件的不同部分,前者往往包括贯彻意见及执行要求,后者则是
具体内容,它们在发挥文件效力方面难以分割,因此也应作为一件);
⑸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
般每册(本)内容都相对完整,具有独立的检索价值,因此应按照
其本来的装订方式,一册(本)作为一件);⑹来文与复文各为一件
(这是比较特殊的一种规定。“来文与复文”是对联系密切的来往性
质的文件材料的概括性表述,也包括“去文与复文”,从文种上看包
括请示与批复、报告与批示、函与复函、通知与报告等等。);⑺请
示与批复各为一件;⑻报告与批示各为一件。
正文与文件处理单(文件在运转过程中一般都附有文件处理单
或者拟办单、发文稿头纸,有的还附有领导批示的签批条等。这些
表单真实地记录了文件的形成、办理过程,是归档文件不可分割的
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文件作为一件)。
“为一件”是指在实体上装订在一起,编目时也只体现为一条
条目。
归档文件的整理工作,必须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
— 8 —
间的有机联系。排列方法强调按事由排列。
归档文件按照不同年度、不同机构(问题)等形成中的客观规
律进行相对集中,维护不同文件间的有机联系。排列文件时,强调
了“事由原则”,将同一事由形成的文件排列在一起,使文件间的有
机联系得以充分体现。
(二)污染源种类
以一个普查登记对象为一件进行整理、装订(包含普查对象提
供的各类依据件及普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表格及相关文件)。比如:
工业污染源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工商执照复印件、联系电话
号码、人员组成基本情况资料、年总产值、年总销售收入、主要产
品种类、名称与数量、厂区平面图、排水管网图、主要工艺流程图、
主要物料(或排放污染物的前提物)使用数据、水平衡图、生产报
表、煤(油、燃气)、电、水等收费票据、产污、治污设施运行记录、
环评报告、清洁生产报告、近3 年来的各种监测报告单、锅炉资料
等等。
三、文件装订顺序
归档文件材料修整完毕,需要使用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装订材
料重新加以装订,固定文件页次,防止文件张页丢失,便于归档后
保管和利用的作用。
装订前首先必须对它们进行排序。顺序如下:正本在前,定稿
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
被转发文在后;复文在前,来文在后。汉文本在前,少数民族文字
— 9 —
文本在后。不同文字的文本,无特殊规定的,中文本在前,外文本
在后。有文件处理单的,可放在最前面,这样可以作为首页加盖归
档章,从而更好地保护正本的原始面貌。
其次应将“件”内的各页按一定方式对齐,便于将来翻阅利用。
一般来说,采用左上角装订的,应将左、上侧对齐;采用左侧装订
的,应将左、下侧对齐。
装订以“件”为单位进行,对装订材料不做统一规定,只要符
合档案保护要求即可,装订方法也不限于三孔一线。
装订要求:装订用品必须是对归档文件无害,不影响档案的保
存寿命。装订方式应能较好地维护文件的原始面貌。
建议尽量不用线装、打眼,一是破坏档案的原始面貌;二是不
便于今后的档案利用。
四、归档文件的盖章、编号、填写页数
(一)归档章的格式
其规格为长45mm,宽16mm,分为均匀的6 格。归档章设置的项
目主要为编号项目中的必备项。
(全宗号) (年度) (室编件号)
(机构
或问题
(保管期限) (馆编件号)
3×15
16
8 单


mm
— 10 —
(二)盖章位置
归档章一般应加盖在归档文件首页上端居中的空白位置,使用
钢笔、蓝黑墨水笔填写内容,如果领导批示和或收文章占用上述位
置,可将归档章盖在首页的其他空白位置,但以上端为宜。如果机
关发文有关签发单的,或收文有文件处理单的,也可放在最前面作
为首页,这样可在其上加盖归档章,以更好地保护文件正本的原始
面貌。文件首页确无盖章位置或重要文件须保持原貌的,也可在文
件首页前另附纸页加盖归档章。归档章尽量不要压住文件字迹,也
不宜与批示文字或收文章等交叉。
(三)按归档文件类别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号
(四)每“件”文件的页数填写该件的实际页数(注意要用铅
笔填写页号)
单面印刷的文件夹在正面右上角处填写实际页数;
双面印刷的文件在正面右上角处及背面的左上角处填写实际页
数;
文件中出现与本文无关的页面(有些单位为了节省纸张,用用
过的纸质印文件)就在上面用钢笔、蓝黑墨水笔批X。
五、盒内排列顺序
归档文件的排列以“事由”为原则,即同一事由的相关文件应
当排列在一起。事由可以是指一件具体的事,或一个具体的问题,
或一段较紧密的工作过程。
(一)管理文件类
— 11 —
(1)按照机构—问题相对集中排序
(2)保管期限,按问题确定保管期限;按永久、定期的顺序依
次编排
(3)同一事由形成的文件排序按照文件的生成时间倒序依次排列
(二)污染源种类
按照每个污染源种类—汇总表在前普查对象在后依次排序
装盒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应视文件的厚度选择厚度适宜的档案盒,尽量做到文件装盒
后与档案盒形成一个整体,站立放置时不至于使文件弯曲受损。
2.按照排列的先后顺序依次装盒;一盒装满后,顺次装入下一
盒即可。
起止件号栏填写盒内排列最前和排列最后的归档文件的件号,
其间用“—”号连接,如“18—36”。
装盒的具体要求包括:
1.不同形成年度的归档文件不应放入同一档案盒。
2.不同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不应放入同一档案盒。
六、盒内目录、备考表的编写
(一)盒内目录:档案目录内容的填写以“件”为单位,按排
列顺序用计算机打印,目录统一用A4 幅画纸张,一式二份,盒内一
份,作为文件目录一份。盒内目录(样附后)排在盒内文件之前。
归档文件目录包括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和
备注等项目。
— 12 —
归 档 文 件 目 录
年度: 单位名称: 盒号:
件号 责任者 文号 文件标题 日期 页数 密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备考表:
备考表放在盒内所有归档文件之后,用以对盒内归档文件进行
必要的注释说明。
备考表上设置的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
和日期,各项的填写要求如下:
1.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归档文件需要说明的情况,包
括文件收集的齐全完整程度、文件本身的状况(如字迹模糊、缺损)
等。整理工作完毕后归档文件如有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应在备考表中加以说明。进行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时,如某份文件须
说明的内容较复杂,目录备注项中填写不下,也可在备考表中详细
说明,并在目录机关条目的备注项中加“*”号标示。
— 13 —
2.整理人:填写负责整理该盒归档文件的人员姓名,以明确责
任。在其部门整理归档的机关,此项一般由该部门负责整理归档工
作的人员填写;在机关档案室进行集中整理的机关,此项一般由档
案人员填写。
3.检查人:填写负责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姓名。此项一
般由机关档案人员填写,以示对整理质量的监督检查;也可与机关内部
机构负责人联署,由其对文件材料归档的齐全完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日期:填写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可以是全部归档文件
整理完毕的日期,也可以是该盒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
备考表的外形尺寸、页边和文字区尺寸以及表中各项目的具体
位置、尺寸见上图。
210
单位:mm
36
20
备 考 表
297
15 15
盒内文件情况说明
30
15 60
整理人:
检查人:
年 月 日
10 55
10 10 10
— 14 —
七、文件目录排序
区域(机构)—文件类(只供档案室参考)
例如:某机关2007 年办公室永久档案的目录封面如图:
八、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参照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及所在
地档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污染源普查中形成的音像资料参照《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
保护规范》(DA/T 15—95)
十、污染源普查中形成的照片资料参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GB/T 11821—2002)
十一、污染源普查机构形成的财务档案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
法》(财政部、国家档案局 财会字[1998]32 号)
污染源普查专项档案
归 档 文 件 目 录
全宗名称 ××局
年 度 2007
保管期限 永久
机 构 普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