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法制现代化离我们有多远/蔡鸿铭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4:09:55  浏览:98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法治现代化,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蔡鸿铭,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法院,362600)

摘要:改革开放20年来,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法制的基本精神逐渐深入人心。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目标,中国已经迈向一个法治的新世纪。这是一个令人可喜的局面,然而面对这个局面,许多人也许要追问“为什么在这之前中国没能走上法治之路”“实现依法治国以及法治的现代化,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之类的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想有必要说明什么是法制,什么是依法治国。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法治现代化

法治是当代中国社会,尤其是法学界一个众所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对于何谓“法治”,理解与诠释却并不完全一致。通行的看法是,法治是“人治”的对立物,与专制格格不入,因此,被专制主义笼罩着的古代社会,绝大多数时期不存在真正的法治;更有一种观点认为,“法治”与“法制”体现了两个不同的层次,“法制”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文化”形态,而“法治”则具有现代“文明”的属性。(1)
在西方,论及法治概念,常溯至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在著名的《政治学》中提出了法治观点: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是制订良好的法律。它的法治理论倡导了一种法律的至高无上,法律的神圣权威的社会观念,形成了支配西方长达二千多年的资产阶级法治传统。近现代以来,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时代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都论及法治思想。但法治含义的系统提出和诠释却始于19世纪后期。这就是法学界所熟知的英国戴赛的法治三原则:“除非明确违反国家一般法院以惯常合法方式所确立的法律,任何人不受惩罚,其人身或财产不受侵害”;“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且所有人,不论地位条件如何,都要服从国家的一般法律,服从一般法院的审判管辖权”;“个人的权利--一般法院中提起的特定案件决定之”。(2)晚清以来,西风东渐,中国的统治者和思想家、法律学家们开始在法律形式上,结合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精神背景和现实要求演绎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观念,然而,对法律权威的推崇始终没有成为国家与国民最为信守的理念。
法治字面含义是“法的统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人们应服从法律并受法律统治”,但在政治和法律理论中,法治取其狭义,即“政府应受法律统治并服从法律”。(3)法治的优点在于限制或防止专断独裁,有助于稳定社会关系,增强人们对自己行为和活动的预见能力;有助于保护个人自由,即禁止某些干预个人自由的行为;有助于维护个人尊严。(4)关于法治的优点,亚里士多德作了精辟的总结:第一,法律是多数人的意志,多数人的意志优于少数人的意志;第二,法治具有公正性,人治易于偏私;第三,法律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第四,法律排斥专断与特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其中包括实行法治的经验。但是,在整个古代,中国实行的法治在精神与意旨上与现代法治大异其趣。古代法治以专制而非民主为基础,以等级特权而非主体平等为前提,以义务性压制型法而非权利性救济型法为主要导向,以统治者的意志而非民众的理性为依归。以严刑峻法为特征的法治在秦朝发挥到了极致。它让后人联想到的是惩罚、镇压与恐怖。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法家主张的法制,但法家所主张的法治与古希腊法家所主张的法治有着根本区别。在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出现了“以法治国”的主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将之称为“法治”。有的著作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法家所提出的治国理论不成其为“法治”,因为它只涉及法的“功能”而非法的“价值”,归根到底是“人治主义”的。(5)确实,先秦法家所谓的“以法治国”维护君主专制并十分注重法的工具作用,但如果仔细研究一下法家的理论就会发现,它实在是一套以“法”为中心的非常体系化的学说。比如《管子》一再讲“道法”,曾说“先律制度必法道”(6),认为法律必须依据、体现某种基本精神;主张“令尊于君”,倡导“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7),并没有把君主完全排斥在法的约束之外;又如商鞅将“法”、“信”、“权”作为治国三要素,他首先强调“法者,君臣所共操”,然后才说“权者,君主所独制”,就是为了突出“不以私害法”(8)的原则。所以,仅就理论层面而言,如果断言法家学者完全不讲法的价值,恐怕也不尽然。当然,法家的“法治”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化的法制,然而,如果一般的讲“法治”,似乎不一定必须设定某一时期或某种制度的前提。一方面,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法治也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承认古代的法治论,不但不妨碍,而且有利于理解和阐释现代法治的精神。另一方面,即使是现代社会的法治,因为其所处环境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制度有别,意义也不尽相同,即如我们讲“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有它们特定的内涵。有的学者讲“中国古代人治下的法治”(9),应该说是不无道理的。
近代以来,在抵御列强、富国强兵的救亡图存抗争中,在独尊器物技艺的洋务运动受挫之后,当一些有识之士将“变法”的焦点转至改制时,建构现代法治曾经成为现代化的重要主题之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和大胆尝试。先是中体西用的法律改革,后是以引进西方法治为特色的法治建构。然而,由于外患内乱,兵连祸结,法治命运多舛,几起几落,时续时断,未能取得稳定发展和长足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为法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但是,由于受到历史上长期人治传统的潜在影响,以及前苏联将法律政治化倾向的影响,法治并未被放在应有的位置。20世纪50年代后至文革结束前,刚刚起步的法治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遂付诸东流。在法律虚无主义盛行的年月,法治的命运可想而知。文革结束后,人们从人治的梦魇中醒悟过来,开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或半封闭转向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依赖人治转向倚重法治。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中国法治取得了重要进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历史上法家所主张的法治大致有如下特点:第一,法家主张的法治基本是工具性的,即统治者用法律来治理被统治者,法律的意志性完全排斥了社会规范的共识和内聚力;第二,法律完全成为公共性质的,即由政府制定,社会规范体系成为等级结构;第三,法律完全由政府垄断,其他任何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团体均无权与其他规则分庭抗礼;第四,中国古代的法律没有自治性,政策和法律之间从来没有明确的区分,行政与司法也是如此。这个大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不可能自然进化为法治社会,也决定了20世纪中国法治之路的艰难曲折。
所以,在近代以前,中国并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法治,更没有以法律至上、权利本位为精髓的“良法”,有的只是形式上具有合理性的法律。它为系统严密的官僚体的建立、吏治的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近代法律改革的重要意义。传统的宗法礼教法制观已被动摇,新兴的自由、权利、平等的法治原则已展现在国人面前。
分析完中西方法治观念的历程,再回头来看文章开头提出的两个问题,便不难回答了。

参考文献
(1) 尹伊君:《文明进程中的法治与现代化》,《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P3-16.
(2) Dicey A V.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Constitution. London:Macmillan and Co.,Limited,1926,P183-201.
(3) Raz J. The Authority of Law: Essay on Law and Morality. Clarendon Press, 1979,P212.
(4) Raz J. The Authority of Law: Essay on Law and Morality. Clarendon Press, 1979,P220.
(5) 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P93-96。
(6) 《管子·任法》
(7) 《管子·任法》
(8) 《商君书·修权》
(9) 张晋藩:《论中国古代人治下的法治》,《法律史论丛》(第四辑),P1-5。


作者联系方式:0595-23864229(办),13860708739(手机)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关于落实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关于落实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的通知

工信部联装【2009】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有关汽车行业协会:
  经国务院批准,对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暂减按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使该项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和拉动汽车消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减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重要意义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同比大幅下滑,汽车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出现了严重的负增长。实施积极的汽车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对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工业、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与财政、税务部门沟通和配合,确保有关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二、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和稳定市场秩序,防止生产环节、消费环节变相加价,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不得以配置调整、收取“提车费”等名目进行变相加价,确保消费者真正受益。二是汽车生产企业要加强企业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满足汽车消费者需求。三是汽车经销商要和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信息,保证相关汽车商品货源充足。四是汽车生产、流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要加强行业自律,为扩大汽车消费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调整车辆购置税是稳定汽车市场、振兴汽车产业的重要举措。各地工业、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大车辆购置税调整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汽车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要保证汽车价格信息的公开透明。汽车消费者发现价格违法行为,可依法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汽车行业中介组织和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要密切关注和了解汽车生产和市场销售情况,及时向工业、商务主管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和政策措施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
                      二OO九年一月十九日

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实证视角 ————一个律师的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札记

王咏东


摘要

  商标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商标管理制度的长远和宏观规划。商标战略的确立,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创造企业价值,避免法律风险。是知识产权时代,企业必然的选择。只有进行商标战略,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益。

关键词:商标战略

正文

一、引言

  从2008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来,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相关主体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重要议题。国家工商总局也于2009年 6 月2 日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大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意见》,就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做了详细的规定。各地对于实施商标战略,创立自主品牌的企业也纷纷制定了奖励措施。如《上海市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于“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的企业,由市级专项资金最高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各种优惠、奖励措施还将不断的出台。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成为每个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为一个商标律师,在工作中经常与相关企业接触。从与这些企业的接触中发现,近几年以来,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上规模的企业,对于商标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视,“商标作为无声的推销员”被企业充分利用。然而,客观的讲,企业虽然意识到了商标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意识还是非常初步和不成熟,因此,对于商标在企业经营中的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以相关企业为蓝本从实证的角度入手,就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出分析。希望可以对企业在商标战略实施具体操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建立企业商标战略制度。

  我们在和某企业商标部门人员进行深入的接触中,发现该企业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商标,也就是品牌学中的主副品牌策略。主品牌就一个即企业品牌,然而副品牌却有许多。由于该企业的这种特点,商标的及时注册、储存,管理就是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向企业建议,从商标战略的角度来建立企业商标战略,对企业的商标制度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把握,从而统一企业商标制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商标命名法律审查的重要性。

  一个成熟的商标,一方面可以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另一方面也会降低企业的宣传成本。所以,企业在给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商标命名的时候往往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考虑过多,如喜欢描述商品或服务的特点,如一家洗衣粉企业用“洁净”命名自己的产品,却因为描述了产品的特点,而被商标局予以驳回,或者直接表示了商品或服务的特点,一家食品企业以“脆脆香”命名一种酥脆的食品,也没有获得注册。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起的商标名称没有描述或者直接表示商品或服务的特点,但是,因为在先已经有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已经注册而不能获得注册。在自己的商标屡屡被商标局驳回,这些企业往往感觉到十分不解。多次向笔者咨询为什么他们起的商标名称甚至是找专门的广告公司起的商标名称往往不能得以注册。笔者向企业耐心的做了解释,虽然,他们所起的商标名称从营销的角度上都称得上通俗易懂,清楚的展示了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有利于消费者理解和认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可是,这些名称却违反了我国《商标法》的强制性规定,存在法律障碍,而不能予以注册。企业告诉笔者,他们也请教过一些商标法律的专业人士来为自己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命名,可是他们看了以后却不愿意注册,因为他们认为这不符合市场营销的规律。他们咨询怎么样既可以把握法律关又可以为企业的市场营销考虑,这样既保证了商标的顺利注册也不消弱商标作为“无声的推销员”作用。笔者告诉企业应该让律师参与到企业的商标命名阶段,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一家企业接受了笔者的建议,请笔者及笔者的同事参与了企业的商标命名过程,我们在把握法律关的同时,也阅读了大量市场营销、品牌学方面的书籍。以便即为企业把握法律关,又达到该商标方便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作用。在企业商标命名时,我们就与企业商标命名的相关人员一起工作,一起帮他们想名字。一方面,我们以《商标法》第十条、第十一条,《商标审查》标准等为依据,保证名称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从市场营销学、及企业产品、服务的特点出发,保证商标名称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可行性,经过集思广益,一般会起十个左右的商标名称,然后进行相关的商标检索,避免在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有在先的商标存在。因此,这些商标提出申请后很少被驳回,或者被提出异议,并且由于现在商标审查的期限不断缩短,所以,在我们参与命名的商标名称基本上都能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以最短的时间申请下来,为企业占领市场取得了先机。该企业尝到了律师参与商标命名的好处,要求我们把这种方式能够坚持下去,并在相关方面企业积极提供应有的支持与协助。

四、建立商标档案管理制度

  在商标战略中,商标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企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档案商标管理,会使企业的商标事务处理起来井井有条,避免混乱。在我们的建议下,我们帮助企业建立了企业的商标档案。我们将企业的商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汇总企业的商标数量,并划分为:已注册并正在使用的商标(使用情况:是否可以申请驰名商标认定;是否有相同近似商标正在申请,是否需要提出异议;是否有侵权行为存在等);已注册尚未使用的商标(包括未使用的原因,是否超过三年等);正在申请的商标(申请的情况,是否被驳回,驳回理由,是否需要做复审;是否初审公告,是否被异议,异议理由,是否需要做复审等);需要储存的商标,和律师一起命名,及时申请,在申请阶段如何使用;未注册商标的情况,是否需要注册。通过这些企业商标状况数据库的建立,企业的商标情况一目了然,总数多少,权利状况,处于什么阶段,怎样使用这些商标,怎样应对相关的法律风险等等。

五、建立商标监测制度。

  在建立商标档案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企业聘请专业法律机构建立企业商标监测制度,对于企业已注册的商标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是否有主体申请本企业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根据企业的商标战略,由专业律师采取不同的法律策略。及时把这些有侵权可能性的行为扼杀在萌芽之中,以免,当该行为成为侵权行为,企业将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成本去维权。

六、建立商标使用制度。

  商标使用是商标制度建立的根本。商标只有使用才能实现商标的区分与标识功能,才能使商标与企业的产品,企业的商誉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且只有通过不断的对商标的使用,才能使企业的商标获得相关公众的认可,才能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可是如何使用商标,才能既促进市场营销又可以避免法律风险是许多企业急需很好解决的问题。

  在企业市场营销中要重点宣传企业的商标。在企业的包装中许多企业本末倒置,往往把产品包装装潢搞的花里胡哨,可是却往往找不到该商品的商标,或者商品名称过于突出,例如,XX月饼,XX蛋糕,月饼、蛋糕字体搞的很大,还配有大大的商品图案,可是商标却很小,甚至有的企业产品的商标根本在包装上找不到。因此,虽然企业产品的销售很好,可是市场认知度却不高。相关公众不知道该产品是哪家企业的。企业花了钱没有起到宣传的效果,甚至是为同行做了宣传。这种情况在企业的广告宣传上也是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建议企业把商标的宣传放在企业宣传的首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谨记为企业的商标进行宣传。该企业欣然接受了我们的建议。采取该措施后,企业发现产品销量不断上涨,还有许多经销商开始打电话找到企业,指名点姓的希望代理某某商标的产品。这些措施在企业名称、商标、域名统一的情况下,对企业会更加有利(具体内容可见后详述)。

七、建立企业商标、商号、域名一体化策略

  从广义上讲,商号也是商业标识的一种,商号是企业名称的组成部分之一,根据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七条第一款“企业名称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成:字号(或者商号,下同)、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而只有商号是企业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的标记。域名就是网站的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如今没有网站的企业已经几乎没有,网站也是相关公众认识企业,是企业进行宣传的平台。域名就是在网络世界企业区别于他人的识别标识。商标、商号、域名成为在网络时代企业经营不能或缺的部分。所以,为了统一企业形象,减少宣传成本,避免法律风险,形成立体式标识权保护体系,我们往往建议企业把这三者的名称统一起来。使企业在宣传商标的同时,也宣传了企业,甚至是企业的域名。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突出企业商标的重要意义所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这一策略。

八、善于发挥商标的有形价值。

  笔者曾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看商标对于企业的意义》就如何有效利用企业商标的有效价值作出了一些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在该方面的一些新发展再做进一步的阐述。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学会利用商标为企业创造有形价值。最近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就商标质押贷款出台了各种政策。如,2009年5月7日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与北京银行签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3年由北京银行拿出50亿元,作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项资金,以扩大北京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种种迹象显示,企业通过商标质押融资的渠道将会越来越宽。

  第二,善于利用商标出资。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正的《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这条是关于对设立公司时可以以商标等知识产权作为出资的规定,这里的公司包括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与1999年12月25日的《公司法》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的规定相比,大大提高了商标等知识产权在公司资产中的比重,最高可以达到70%。这也使得企业可以在以后的投资,合并,改制、重组,并购甚至清算中,都可以把商标转化为相应的货币价值形式,从而取得相应的股份或者清偿相应的债权。使得商标等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资产的有形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